仕事murmur #244:直譯與轉譯的取捨

之前也有寫過,因為我自己覺得註釋很干擾觀劇、也或許是以前做配音稿的習慣影響,如果可以,我會想辦法把資訊放進對白裡、伏筆或前後連戲的部分也盡量處理成字面上可以直覺理解的譯文。

也因此有些時候,在符合劇情情境的前提下,我不一定會選擇最貼合原文的用詞。

像是《古瀧兄弟出租中》兄弟倆為了生活習慣的不同起了爭執,一路要二路能夠多多「慮る」,原意是深思熟慮、考量各種情況後再行動,由於一路是希望二路能為自己著想,就翻譯成「顧慮我的感受」;《MIU404》裡志摩跟伊吹在爭執竊聽器事件究竟是誰的責任,對著想要分擔自己的罪惡感的伊吹,志摩依然把責任攬回身上,說責任最終還是「帰着」在自己身上,「帰ってきて着地する」(繞了一圈回來降落)。原本被這個動詞卡了很久,腦中突然閃過「責任歸屬」,就把這個關鍵字轉化成名詞,正好可以對上下一句志摩的說文解字(?)

曾經在翻到要崩潰的時候跟朋友抱怨,拆解原文根本就像在拆炸彈,一個解錯就會原地爆炸。

但後來慢慢發現,每當一個靈光一閃、想到可以套用的譯法,就像是順利解除炸彈之後,將所有零件一個個鑲嵌回機關上,成為推動著角色的生命讓故事繼續運轉下去的齒輪。


或許會接到自己不適應的劇、或許總是被死線追著跑,畢竟是工作,總不可能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但總是在這些時刻讓我深深體會到,我真的很喜歡現在在做的這件事。

因為喜歡,所以可以忍耐。


能做一份「可以忍耐的工作」,或許就已經是足夠幸運的事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