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事murmur #482:《致光之君》

《致光之君》第15集的競射戲拍得好細膩。

伊周行射用的是斜面舉弓──從斜前方持弓舉起、左手先伸直瞄準箭靶右手再往後拉弦。據說是相對於正面舉弓更輕鬆、更容易中靶的射法。

道長起初被抝比賽的時候意興闌珊,也是採用斜面舉弓跟伊周比,草草射完三箭之後認輸,伊周卻挑釁說要射完最後兩箭,而且提出射箭前先許願(這是一種稱為「うけい」的占卜法,箭若中靶願望就會實現)。

最後的這兩箭,道長改用正面舉弓。

這一場戲表面上拍的是競射,不只細膩地表現出兩人的心境,更明顯帶出貴子一直說伊周弓術多厲害,其實就是其他人放水捧出來的,連基礎都沒有打好──伊周用相對輕鬆的斜面舉弓當然沒問題,但仔細看會發現他放箭的時候右手一直在拉扯弦(放箭時右手其實只要原地鬆開,當然也會因為反作用力右手自然往後彈開,但伊周是放箭時都會再把弦用力往後拉),而且愈心急扯得愈大力,身體晃得亂七八糟,難怪最後箭都在亂飛。

每次看到行射的場景都會多看兩眼,第一集道兼射箭時心浮氣躁也是一個聳肩又大過拉,大河劇組真的很會從這些小地方塑造角色性格,不知道在拍這些戲的時候和弓指導老師有沒有先行離場以免氣到吐血(?)

以現代弓道觀點去寫平安時代的競射戲其實有失妥當,在弓箭真的就是武器的時代,效率比較高的斜面舉弓其實才是武射的主流,劇中採用斜面舉弓也是很合理的(不一定要上戰場的貴族學的是禮射還是武射就是另一個問題了)。加上就連現代弓道也保留了許多不同的流派,其中更有許多歷史脈絡,這方面我完全沒有研究。

只是覺得劇組不只是讓兩個人用不同的射法、甚至讓道長在同一場戲的不同心態下改用不同的舉弓方式,就像是用肢體語言的變化來呈現角色的心境轉換,這樣的作法很有意思。從這個角度下去看會發現劇組真的很巧妙利用各種可以表現的元素讓演員發揮。同時很可能也是為了避免讓觀眾誤會正面舉弓和斜面舉弓有優劣之分,刻意加入伊周扯弦的壞習慣,也是很細心的安排。

或許終究只是藍色窗簾,不過比起當挑剔弓箭道具和演員射型的弓道警察,用找彩蛋的心態來看劇組跟演員的選擇會有更多的樂趣。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