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事murmur #477:《致光之君》

一個回神《致光之君》就來到第八集。雖然對白也是極度現代白話,每一集都還是有許多避無可避的小細節。

劇中引用的漢文自然是找原文直上,但和歌我向來不認為有必要譯成漢詩的格律(畢竟就是完全不同的文體),當然還是會想盡量貼近原文的節奏,不過有時為了湊字數去曲解或超譯內文反而會讓意境流失,取捨之下有幾首索性直接譯成白話文甚至連古風都不想硬裝。
不擅長的領域就不要假會。MY職場座右銘。

也有收到編審轉來觀眾關於稱謂問題的回饋,其實之前在譯《鎌倉殿的13人》的時候就有遇到過關於「殿」和「様」的翻譯問題,「殿」的語感其實是比較接近現代的「さん」這種普通敬稱,「様」才是中文語感上的尊稱,但因為從以前類似的時代劇「殿」譯成「大人」已然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譯法,我當時就沒有特別做區隔。或許也是因為這在《鎌倉殿的13人》不是重點沒人在乎,所以沒有收到相關的意見反映。
這次《致光之君》身分地位落差是劇中的一大重點,敬稱的區隔也更顯重要,但我一時也想不到可以怎麼分,就還是一樣都譯成「大人」。這次收到觀眾回饋了幾種不同的中國古代稱謂才知道原來有這麼多種可以代換,不過真的區分得太細,對於劇中人物關係跟對白情境怎麼套用才是最恰當的我也沒把握(除非找專業的古漢文專家來校對但不可能因為貴),跟編審討論過後決定基本上無官者譯成「公子/閣下」的中性稱謂、有官位者對方稱「殿」照舊譯成「大人」,「様」跟「殿」同時出現的時候再依情境去決定要不要再加以區分(但也不一定會分)。

這種事就是這樣,遇到一樣學一樣。但對於「譯者可以去找古漢文相關文獻來參考」的建議,只能說實務上有困難,除非我這一季就只接這一檔沒有其他工作並行可以全心投入鑽研才有可能。_(:з」∠)_(然後一集稿費拉高到一萬之類的才不會餓死)

能做到的就盡量,做不到的就算沒辦法做到精準,至少努力做到少錯。

有請編審把前面集數比較關鍵的重點對白先改過了,至於其他部分就真的要一句一句對照劇情去改,會再找時間回頭重校。(找時間……)

說得好像很偷懶,把「殿」都翻成「大人」、很多自稱也都能用「我」就用「我」(像詮子對天皇自稱的時候其實應該要說「臣妾」但好麻煩而且佔字數,朝臣對天皇說話時也只有很偶爾才讓他們自稱「臣」)說白了完全是為了作業上的方便,畢竟分愈多愈細就愈複雜愈容易錯,當然也因為大石靜的對白偏現代白話才有空間這樣處理。但除了劇本上就寫明天皇自稱「朕」之外,東宮太子自稱「本宮」,稱后妃的「様」也都譯成「殿下」等,跟宮中相關的稱謂我也是查過一輪才決定這樣用。

光是這樣就還是常常在打錯等到校稿才發現了,求大家不要太看得起譯者的腦容量(  ;∀;)

還有像是很多名詞如果對白或旁白沒有特別說明,為了避免上註釋我都想辦法能轉譯就轉掉。朝臣會議「陣定」之前出現的時候我都直接轉成「議事」,直到第八集終於有機會在對白加註,才做為專有名詞標出來(而且「議事」可做動詞解,「陣定」做為群臣會議的名稱另外說明也還算圓得過去);第七集的一大重點「打毬」有查到中文也有打毬的用法,一度猶豫是不是要直接沿用,幾經考量最後還是選了「擊鞠」。

另外還想提一下的是劇中名為寧子的藤原道綱的母親,旁白跟官網都直接稱她是兼家的「妾」,但之前看相關歷史解說的時候有提到平安時代的「妻」跟「妾」地位完全不一樣,「妻」雖然有分「嫡妻」和一般妻子,只要稱為「妻」就代表有正式婚姻關係,而「妾」是沒有婚姻關係的。當然以劇中要讓觀眾明白寧子和時姬(嫡妻)的地位區隔,用「妻/妾」去解釋是最快的,畢竟這也符合現代對「妻/妾」的定義。但依照之前看到的資料解說,寧子在當時是跟時姬地位對等的「妻」而不是妾,所以還是決定避免用「妾」這個字,而是用「正室/側室」去區分。

是不是史上無敵麻煩。( ˘•ω•˘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