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聊過註釋放或不放的問題,基本上我是希望能盡可能揣摩劇組(腳本家、導演)的想法、順著他們的意圖去處理字幕,所以如果我判斷這是觀眾需要知道的資訊,我就會放註釋,反之如果這只是一個當下並沒有要讓觀眾了解的資訊、或者是一個不影響劇情理解的彩蛋而放了註釋會干擾觀劇,我就會選擇略過。
類似卻又不完全相同的,就是嘴型。
有些情境,比方說咲在跟水無月講電話時用嘴型跟紘一道歉的無聲的(對不起),懂日文的人一眼就看得出來她在說什麼,但不懂日文的觀眾就需要字幕輔助才會知道那個嘴型是什麼意思。當然有些時候其他台詞太滿、而情境上大概猜得到角色在說什麼的,我也會選擇跳過,但適度補上無聲的台詞,也是在處理字幕時需要的加工。
但「觀眾的理解需求」和「揣摩劇組意圖」的平衡拿捏,在《離婚活動》第九集,遇到有生以來最大挑戰。
對,我們的水無月老師,在目送咲離去的時候淺淺一笑。然後,
他 說 了 什 麼!(崩潰)
我知道,或許有人會說「可以看腳本吧」。對,我看了。
腳本上只寫了水無月「喃喃地說了些什麼」。
到 底 是 什 麼 啊 你 說 啊!!!!(崩潰again)
很明顯,這邊就是要觀眾猜。字幕當然可以選擇不放,但水無月的嘴型動了兩次,第一次看不清楚、第二次的嘴型明顯是「緒原咲」。
自從咲離婚之後,水無月一直叫她「水口咲」。這一句「緒原咲」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我掙扎了許久,選擇放。
但只放後半不放前半也不對,於是我在完稿後交稿前大概花了半小時一直反覆看那兩秒,就為了看出水無月到底說了什麼,就這樣垂死掙扎到再不交稿來不及上架了,還是看不出來。
於是只好先放了一個情境上合理、編審也同意的版本交出去,等上架後再打開最高畫質繼續re那兩秒。
結論是白洲迅的嘴唇好美想ㄑ──。(太太?想幹嘛報警喔###)
最後求助於網友們的集體智慧(?)從推特討論中比對畫面找出最有可能的版本改了上去。
至於水無月老師確切到底說了什麼,大概只有白洲迅本人知道(他自己也在IG上說大家聽到是什麼就是什麼,看來確定會是永遠的謎了)
哪裡有日文唇語訓練班,譯者們要不要揪團去報名?(:3_ヽ)_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