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休息了一季,發現接兩檔戲跟接三檔戲都是一樣的。大概是因為《我家的故事》一齣抵兩齣,那個要消化的查證量真的是很要命。
說要挪時間來寫東西,前幾天夢到場次要到了寫不完關不了窗,醒來直接笑出來。什麼寫不完,根本都沒開始寫呢。(咳血)
但沒關係我還有一堆既刊沒賣完,攤位不怕窗。
※
上一季結束後,收到反饋說覺得我譯的字幕很順暢不影響觀劇,覺得是此生得到的最大讚美。
雖然在自己的地盤總是很高調,但身為譯者最大的成就就是在作品裡成為隱形人。不是「這邊譯得真好」「譯者好用心」,而是讓大家看完之後有一種「等等剛剛是有字幕嗎」的錯覺,才是我一心追求的境界。
就像 Alan Rickman 曾經被問到跟蜷川幸雄合作舞台劇冬夜探戈,溝通上有沒有問題,Alan 回答口譯員的翻譯讓他感覺自己是直接跟蜷川導演對話,所以完全沒有想過他們之間存在著溝通問題。
※
話說回來,我其實並不是很在意有其他平台同步跟播同樣的戲。雖然以平台端來說或許會希望能搶到獨家多拉一點觀眾是一點,但比起以往通常只有某一台電視獨播,現在觀眾的選擇多了、有了比較,無論是付費平台或是字幕組(雖然還是希望大家能支持正版)大家從更多的管道看到同樣的原文有各種不同的詮釋,有了比較才能知道好或不好、喜歡不喜歡。
不然沒吃過像樣的食物,ㄆㄨㄣ吃多了還以為這就是五星美食了呢。
在這樣的競爭下,我們也才能自我提醒:永遠不要覺得自己已經做得夠好。不要以為隨便做做別人也非得買單,我們可能沒辦法做到最好,至少要讓自己成為那個相較之下更好的選擇。
初入翻譯界時,也曾經有朋友好意提醒我,自己接不來的案子推掉就推掉,讓客戶自己去找其他人,不用幫客戶介紹同業,免得客戶之後就找他不找你。
我從來沒採納過這個提醒。
我自己的案子向來都是同業友人介紹,也不能說是禮尚往來,但找上我的客戶需要人手而我吃不下來、我介紹我信任的譯者,幫他解決眼下的問題,絕對不會是壞事。
如果原本是我的案子後來轉發給其他人,那就是我做得還不夠好、是我要更努力;或是某些條件真的無法配合,他們合作愉快,也是好事一樁。
向來都只在舒適圈內軟爛的我,遇到工作倒是很不怕競爭和挑戰。
只要我做得夠好,就算條件高一點,願意一起把事情做好的人,總是會不計代價來找我。
真的有什麼困難,我們也都可以找出彼此都能接受的妥協點。
在什麼領域上都是一樣的。
※
上一季殺青到下一季開工的空檔總是短暫。
又要準備上工了。
日常劇最難了,想當初我剛入行翻了一檔硬派科幻動畫被客戶讚揚殊不知下一檔接到校園日常番直接中途被換掉。
接到兩檔戀愛番的我這個春天到底該怎麼辦呢。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