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期待這個社會能夠更加柔軟地包容每個人、但其實在面對脫離常軌的人事物時,我們的態度往往都更接近九重。
貼上標籤、與社會(甚至生命)隔離,像是只要把這些標示成非我族類區隔開來,自己就可以很安全。
但一如小丑說的,一個人要壞掉,往往只需要糟糕的一天。
而人是很容易壞掉的。
人生是一連串的畢達哥拉斯裝置,一個又一個機關將我們推離原先想前進的方向,即使奮力想回到原本的路線,卻又因為意料之外的狀況而被愈推愈遠。
「想跑的話還有很多地方能跑啊」,九重憤慨而不解地說,卻沒看清孩子們真正需要的不只是能跑步的地方,還有自己的能力被看見的肯定。
遠遠地看著他人的人生,我們都能不經思考地說出看似正確的選擇──或者輕易地指出其實還有其他選擇,但當自己身在其中的時候,你真的看得清眼前的道路,與分歧的岔路通往的方向嗎?
記得幾年前看到某一集的「波登不設限」,忘記波登到哪個國家,聊起當地的治安,當地推動罪犯再教育的警察說:「當你說這件事要花上一整個世代的時間,沒有人會想理你,政客看不見十年二十年後的事,他們只看得見下一次選舉。」
「社會整體能接住多少這樣的孩子,會影響五年後、十年後的治安。」
野木編透過桔梗的這段話,像是對這個追求速效、追求有感,沒有人在乎要如何才能真正改善問題根源的社會堅定卻無奈的指控。
那些在暗夜裡奔跑的孩子們,在站上人生分歧點的那一刻,又有幾個人能幸運地碰上將他們導回正軌上的機關?
大部分的我們都只能繼續被推著,消失在更深的夜色裡、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只要沒看見,就彷彿不曾存在過。
之前在板上看到有網友討論桔梗的這句台詞,提到翻譯翻成「接住」而不是「拯救」,這句我當初也斟酌很久,因為腳本上的「すくい上げる」沒有漢字,而「すくう」除了「救う」、也寫成「掬う」,打撈起的意思。
選擇用「接住」這個詞,一方面想要更強調社會安全網的完善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或許是因為我打從心底認為,人生在世,沒有誰能真的拯救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