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事murmur #005

起初我其實並沒有打算靠翻譯維生,是有點誤打誤撞地,從配音跟班時期看帶、改稿,到後來朋友詢問既然我會改配音稿,要不要乾脆直接接翻譯做成配音稿,省掉一道工序。慢慢地現在也開始在做字幕稿翻譯,我目前接案的內容大多來自影視製作的錄音室。

所以我知道,不只出版業,影視也是一樣的。翻譯稿子交出去之後,經過錄音室後製完成、交出檔案,然後客戶端(也許是電視台、也許是代理商)才會結案。然後等到費用下來到錄音室這邊,錄音室才會放款給翻譯。

有些錄音室會採取月結的方式:不管客戶何時結案,每個月把當月款項結給外包譯者。遇到這種其實該是理所當然的做法,我總是很感激,因為我知道在客戶款項下來之前錄音室會很辛苦——配音員其實也是,當月可以領到錢是非常幸運的事,還在配音的時候我常常會突然領到一筆我根本忘記什麼時候的款項,一翻本子發現是大半年甚至一年前的事。

我遇過更不可解的狀況是:錄音室交出檔案之後,客戶不會立刻結案放款,而是「等到播出完畢之後再結案」。

對,不是播出,而是「播出完畢」。

對翻譯來說、交稿的那一刻工作就結束了。對錄音室而言,檔案交出之後也就該結案了,但為什麼我們都得等到上好一段時間才能拿到該有的報酬?

10多集的日劇也許一下就播完了,2、30集的動畫可能要等上幾個月,要是今天來個幾十幾百集的東西那我們要等到什麼時候?

承受最高的風險的,總是產業鏈的最末端,賺最少的一群人。

我知道這是常態、目前也只能接受現狀,但常態不代表合理。

一直以來都是如此,更不能作為合理化的藉口。


夢裡不知身是客


留言